當今世界,標準化水平已成為各地區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深刻認識標準的作用。隨著行業由傳統機械型縫制機械向電腦控制型縫制機械產品結構轉型,如何規范機電一體化產品制造,將企業單兵作戰凝聚整合為協同作戰,從而提升行業整體標準化水平,掌握國際話語權,成為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此時,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更為明顯。
支撐行業轉型升級
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起始于上世紀50年代,因當時主流產品為家用機,所以制訂了一批家用縫紉機零部件產品標準;80年代后,我國實現了由家用機向工業用縫紉機產品結構的轉型與升級,行業陸續制定了相關工業縫紉機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縫制機械標準體系漸現雛形;進入新世紀后,以計算機控制技術為特征的產品得到飛速發展,機電一體化縫紉設備及非縫紉類縫制設備的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等制定工作得到加強,縫制機械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目前,行業標準化工作主要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一下簡稱全縫標委會)和全國工業機械電氣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縫制機械電氣系統分技術委員會(籌)(以下簡稱電氣分技術委員會(籌))共同承擔,其中標委會和電氣分技術委員會(籌)作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的行業標準化專業機構,主要負責標準制修訂、審定等相關標準化業務工作,協會則從行業角度承擔推動實施行業標準化工作的職能。
目前,行業已形成完備的標準制修訂流程模式,組建了由行業各領域優秀企業技術骨干組成的專家團隊,依托上海縫紉機研究所及骨干企業的先進檢測設備,在標準制修訂、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人才培訓、標準宣貫、標準化咨詢、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來,行業每年制修訂標準在10項以上,累計標準化培訓300余人次,已覆蓋多達120多個企業。
2012年底,經協會、全縫標委會及電氣分技術委員會協作,行業標準體系框架正式確立,共由241項標準組成。截止目前,行業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133項共計139項。因此,按照框架構建要求,還需要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制修訂一批新的標準對體系進行完善,這也就形成了2013-2015年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的重點和方向。
對于行業標準工作,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全縫標委會主任何燁給予了高度評價。她指出,行業現有的技術標準基本滿足了企業生產需求,經過近幾年的宣貫使用,企業產品整體質量水平快速提升,部分產品如電腦平縫機、高速包縫機等基本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準,相對完善的技術標準對于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標準之于行業,可以支撐、促進全行業轉型升級。那么標準對企業來講,究竟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通過標準企業又能得到哪些助益?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縫標委會副主任余守旗表示,從標準的制修訂基礎來看,標準的起草需要廣泛征集企業意見,并通過多次征集、多次修改最終形成報批稿上報工信部,可以說每一項標準的制定都反映了生產的綜合要求、綜合水準,也是下游對產品訴求的量化體現,都代表著全行業產品質量的先進方向和更高要求,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指導方向和參照指標。當前標準的制修訂遵循“三三原則”:三分之一的企業高于要求,三分之一的企業符合要求,三分之一的企業需要努力提升才能達到要求。這樣才能促使行業同類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也更能體現下游用戶對縫制設備的需求,從而達到優者更優、后進趕超的效果,同時兼具優勝劣汰的作用。余守旗還表示,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主起草或參與起草單位會根據行業標準對自身現行企業標準進行升級,對各項檢測指標進行調整,提出更高的要求。
參與多項行業標準制定,并擔任過部分標準主起草單位的上海標準海菱縫制機械有限公司(原上海惠工三廠),對標準化工作能夠為企業帶來的助益感觸頗深。海菱公司副廠長、全縫標委會副主任委員羅一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想要做成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脫離標準化工作是行不通的。尤其是面對國際競爭時,很多品牌客戶會將設備制造商在標準制修訂方面的參與度作為衡量的一項指標,企業想參選高新企業評定,獲得相關政策支持,是否參與行業標準起草也是必備指標”。
羅一明還介紹說,海菱的切身體會是參與標準制修訂、認真貫徹標準化要求,對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為提升質量的重要手段,企業貫徹標準的過程,實質就是質量提升的過程,并且是對生產、管理、采購等多環節的共同提升。
浙江新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全縫標委會委員邱衛明將標準對企業的作用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標準為企業生產提供了圖紙、工藝、執行要求,從而建立規范了產品研發流程、工藝運作體系、檢測檢驗標準,為企業生產研發實現規范化運行提供了參照和保障。其次,主起草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代表企業掌握了本項產品的話語權和技術方向,對企業品牌是最強有力的支撐和形象宣傳。第三,通過貫標過程,提升企業一線生產人員的標準化意識,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質。“杰克還建立了對標準化工作的獎勵機制,在標準的執行過程中選拔優秀人員,提供培訓深造機會,提高其業務水平,放在關鍵崗位,并在企業各種評選時予以優先考慮。”
精準對位,指明方向
由于世界縫制機械產業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國,縫制機械領域內現行的國際標準極少,國內企業基本上已經全部等同采用。因此行業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分析與轉化,更多體現在與國外知名企業在主要產品質量、技術性能參數的對比方面。
通過三年來行業質量提升工程的開展,國產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在上海縫紉機研究所進行的全技術參數性能和500小時可靠性運行對比檢測中,國產品牌部分數據甚至已經超過國際一線品牌。
“國內企業對標準的嚴格貫徹和執行,在本次質量提升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雖然由于生產工藝、零部件質量、裝配水平等因素,使得產品綜合性能和穩定性與國際品牌還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檢測數據顯示,這些差距正在加速縮短。”全縫標委會副主任、秘書長吳劍敏認為,存在短板是行業客觀現狀,通過標準化工作找準短板所在,利用標準的量化要求細分出每一個差距,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定位和完善,將為企業生產、研發指明方向。
打造“標準紅利”共享平臺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全縫標委會副主任林建龍表示,標準化工作已基本實現與行業發展同步,標準制修訂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尤其在促進行業機電一體化進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協會近年來對標準化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強。按照標準體系框架的需求,為保證重點技術標準研究與制定工作的順利實現,協會標委會協調、組建了強有力的標準起草小組,完善了起草流程;同時保障足夠的工作經費。“近年來,協會在標準推廣層面做了大量工作,企業對標準的貫徹執行力度大大加強。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協會每年組織的定期培訓,培養了一批標準化專業人才,為行業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基礎,更為企業對標準學以致用提供了直接保障。” 林建龍副理事長介紹說,協會承擔著推動實施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重任,為進一步加大推動力度,今年協會將推動行業開展標準宣貫活動,爭取相關聯的國際標準在企業的采標率達到100%,行業貫標率達到90%,真正讓標準落地生根。“代表先進方向的標準只有真正‘落地’,才能發揮其推動作用,才能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到行業標準化多帶來的‘紅利’。希望通過協會打造的標準化平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進來,將標準真正的貫徹執行下去,應用到企業的一線生產當中”。
據了解,旨在整合標準制修訂、標準發布、標準化政策、標準化論壇、標準信息、技術貿易壁壘預警等方面欄目與內容的“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網站”,將在年內啟動建設方案制定與論證,預計在2014年正式上線運行,將標準化工作的實施、宣貫等與工作網站高度集成,為行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標準化服務。
為行業插上標準的翅膀
標準的制修訂,需要緊隨企業步伐,滿足企業生產、研發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梳理未來三年行業產品發展趨勢,為標準化工作提前找準切入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中國輕工業振興規劃和輕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光機電一體化工業縫制裝備自主化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作為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大力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高附加值縫制機械產品已經成為行業當前及未來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自動縫紉單元設備將成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目前,相關標準工作已經緊緊圍繞既定任務目標逐步展開,在協會的支持和配合下,全縫標委會與電氣分技術委員會已確立了未來三年工作計劃線路圖:每年組織行業專家進行1-2次智能化縫紉設備的技術發展研討,提出技術標準的制定方向與任務需求;同時每年安排不少于3項有關自動縫紉單元及相關基礎標準的研究與制定。
何燁理事長強調,在2013年行業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總結基礎上,2014~2015年行業將繼續開展國外、國內主要品牌部分特種縫紉設備的全技術參數性能和500小時可靠性運行對比檢測,正式啟動相關產品與基礎標準的修訂與轉化工作,整體提升國產產品的技術參數水準和質量要求,使產品質量達到和超過國外先進水平。以標準制修訂、推廣貫徹等工作的持續推進,助力企業全面提升品牌競爭力,推動行業加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