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美國木工托馬斯•賽特發首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先打洞、后穿線、縫制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
縫紉機,作為一件普通的基本家庭用品,曾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著名“四大件”之一。“四大件”是那個時代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財富!同時也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服裝不再是自裁自做,而是由工業化的流水線供應。家用縫紉機的地位逐步被工業縫紉機所取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作為祖國的南大門,毗鄰香港、澳門,形成了我國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廣東省的服裝產業呈區域性聚集,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化生產區域和產業集群,從珠江三角洲向東西兩翼延伸。廣東省服裝生產分別以產品類別為聚集點,與產業鏈配套發展。作為服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縫制設備三十來年經歷了哪此變化?
一、行業發展篇
「華南縫紉機一枝獨秀」
1985年,廣州市縫紉機工業公司改名為華南縫紉機工業公司。在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為加快廣州工業縫紉機的生產發展,國家又投資4644.28萬元。對工業縫紉機生產工廠進行重點技術改造,使廣州的工業縫紉機零件實現國產化,質量達到國家先進水平。1986年華南縫紉機工業公司被國務院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批準為機電產品擴大出口自主權單位。1987年12月,“華南”牌縫紉機誕生50周年。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華南縫紉機公司已成為擁有13000多名職工,下轄14家主機廠和零件廠的大型集團企業,50年間共生產“華南”牌家用縫紉機、家用多功能機、平縫機、鎖眼機、擺針機、包縫機等6大系列20多個品牌的縫紉機11510多萬臺,成為我國四大縫紉機生產基地之一。1989年華南縫紉機工業公司成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唯一的縫紉機生產企業。公司屬下各企業共有設備5830臺,占地面積27.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1.4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為1.51億元,凈值9484.27萬元,全民企業職工7350人,集體企業職工3299人,合資合作企業職工232人。生產十大系列70多個縫紉機品種。1989年,華南縫紉機廠榮獲國家二級企業稱號。
1993年6月30日,華南縫紉機工業公司更名為華南縫紉設備集團公司。該集團公司生產“華南”牌工業用和家庭用兩大類20個系列80多個縫紉機產品及其它機電產品。
1996年元旦起,廣州五羊自行車集團和華南縫制設備集團公司從廣州市輕工業局劃出,并與原廣州摩托集團通過資產重組合并,聯合成立新的廣州摩托集團。1998年11月6日,根據廣州摩托集團公司實施內部改革、重組企業結構的部署,設立由原華南縫制設備集團公司及其屬下華南工業縫紉機廠、華南縫紉機廠、華南縫紉機三廠、華南縫紉機旋梭廠等全民企業合并組成的廣州摩托集團公司華南縫紉機分公司。
經過了改革開放的20年,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縫紉機行業經歷了飛速的發展時期之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曾經輝煌一時到最后日漸式微,華南縫紉機的發展歷程也反應了整個時代變遷的特征。
「各路諸侯發起競爭」
在縫制設備行業內流傳著“得廣東者得天下”的說法。很多的縫制設備生產企業都想方設法來分割廣東這塊蛋糕。華南牌的縫紉機在競爭中逐步退出了市場,一些進口的國際品牌則開始了在廣東縫紉機市場的征程。1991年,東莞祥興針車公司獲得了日本兄弟牌縫紉機的區域代理權,1994年,日本重機牌也同樣選擇祥興作為代理商進軍中國內地市場。1995年,祥興公司獲得日本飛馬牌縫紉機的代理權,進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隨后,兄弟、重機和飛馬等品牌逐步在深圳、中山、廣州等地與當地的經銷商建立代理權,逐步占領了服裝制造業的高端市場。深圳鵬誠縫制設備有限公司、中山華陽縫紉機有限公司、廣州豐瑋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經銷商都代理了日本品牌的縫紉機。除了日本品牌,美國的勝家、德國的百福等國際品牌也開始進軍廣東市場。
國際品牌紛紛爭奪廣東市場的同時,國產的民族品牌也對廣東市場青睞有加。中捷、杰克、寶石、飛躍等臺州系的品牌不斷在廣東的服裝產業集群地建立根據地,開拓廣東市場。而作為上市的國有品牌西安標準早在八十年代未就由汕頭的星馬針車公司帶入廣東市場。
廣東的本土品牌除了華南牌之外,新生代的品牌縫紉機經過近二十年的成長,逐步建立了自己穩定的市場地位。如廣州志誠縫紉機公司以做特種機而聞名;而廣州健馬縫紉機則利用增城這個服裝集群地打造了一個本土成長起來的品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縫紉機行業的發展如魚得水。深圳市遠成縫紉機工業有限公司的“大王牌”縫紉機、雅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祖克牌”縫紉機,大地利實業公司的“大地利牌”縫紉機等深圳品牌風生水起。
2000年到2008年期間是縫制設備行業的迅速發展期。在這期間,我國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大縫紉機生產國家,產量占全球的70%以上。產品出口至東南亞、中東、歐洲、北美和南美等海外市場。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環境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縫制設備行業也未能幸免。在行業的低迷時期,廣東企業家們利用這個時間整合資源、精兵簡政、充分利用現代金融業的資源,使企業能夠在危機中儲備足夠的能量等待新的商機。
2008-2012年是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也給縫制設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機電一體化的縫紉設備開始作為制衣廠的主角,更多的自動化設備進入工廠車間取代人工操作。設備的升級是服裝產業升級的關鍵,除了能夠減少對人工的依賴,還能有效提升效率和提高成品的質量。例如深圳富怡、九零九等公司的自動模板機,這種能大幅提升生產率的設備在市場上成為了熱門的產品。
「配套設備及零配件」
各項配套的完善可以說是廣東縫制設備市場的一個亮點。配套的完善成就了廣東成為全國重點縫紉設備市場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一些縫紉機廠家表示,在內地設廠最難解決的是配套設備的不完善。沒有相關的零配件匹配,讓很多廠家嘗盡苦頭,不得不重新調整布局。
電機作為縫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著整個縫紉機的運作。中山是縫紉機電機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全國最大的縫紉機電機制造商中山天虹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另外還有華朗、阿米達、虹菱、依駿等電機生產企業。隨著縫紉機的不斷升級換代,電機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技術開發,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進一步提升電機的效能和節能技術水平。
在廣東生產剪線機、鋪布機、拉布機等相關配套的企業有廣州貴鵬、東莞速利、肇慶祥豐利、博大等公司。這些企業均在業內有多年的從業經驗,經過多年的經營已形成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廣東中山是衣車燈專業生產基地,擁有多家縫紉機照明,制衣照明系統等配套產品的生產企業,較有名的有中山海木、中海通、利華達等公司。 在服裝清潔化工類方面也涌現了一批實力企業,如深圳潔王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山華潔化工有限公司、順德威豪科技公司、廣州保潔星化工公司……
在臺灣縫制設備產業逐步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深圳的零配件產業逐步興起并形成了集群優勢。在東莞和廣州地區等服裝產業比較集的地方都有專門銷售縫紉設備零配件的針車行,基本上服裝廠都能在“家門口”買到所需要的零配件。
二、各區域市場特點
隨著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和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廣東地區民營企業也像雨后春筍一樣迅速發展,尤其是廣州、中山等地,涌現了一批管理好、產品精、效益高的中小民營企業。這些企業憑借靈活的機制和對市場機遇敏銳的把握,擠占了廣東及周邊地區部分市場,使廣東省成為我國縫制機械設備生產、銷售的重要地區之一。圍繞珠三角服裝產業的集中地,縫制設備也形成了一個個專業市場。配套設施的完善是服裝產業能夠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保證。廣東的縫制設備市場特點是以代理經銷為主,自主生產為輔,擁有大大小小的縫制設備經銷商不少于2500家。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的經銷商企業,如東莞祥興針車公司獲得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頒發的全國“商貿領軍企業”的稱號,中山華陽縫紉機公司獲得 “全國商貿骨干企業”的稱號,廣州豐瑋縫紉設備有限公司和深圳柒柒柒縫紉機有限公司獲得 “全國商貿潛力企業”的稱號。
‖廣州地區‖
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廣州的縫制設備市場可以說有了很大的變化,并得到了廣州紡織服裝界的肯定。廣州針車行業近年來逐漸形成了產業集群的優勢,像荔灣區的光復路針車銷售一條街、海珠區的恒業機電針車城、白云區的三元里大道中等是近年來形成的比較集中的針車銷售市場。這些市場都有自己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光復路位于老城區,是廣州最具歷史的針車市場;恒業機電針車城位于天雄布市內,而且背靠中大輕紡城,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該城的各類商品歸類統一,整機和整燙設備位于不同的區域。三元里大道市場位于白云區,這里聚集了廣州最多的制衣廠,直接面對終端客戶,便于提供售后服務。除了以上這三個傳統市場,一些地產開發商非常敏銳地看到了這些市場的發展跟不上需求,于是也把眼光放到了這個行業,投資建城興建專業市場,以圖分一杯羹,現在已在廣州的幾個地方都有開發商另辟良地建成了幾個新的針車城——國英針車城、石榴崗針車城、棠溪國際針車城、小坪針車城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廣州已擁有一批有影響力的針車銷售企業,如江南、南天、鴻昌、豐瑋、年豐、東成、豐帆等經銷商均在內業有一定的影響力。
‖東莞地區‖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東莞的制造業發展迅猛,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而紡織服裝產業是東莞的支柱產業之一。龐大的市場需求給東莞的縫制設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吸引了臺灣、香港的企業前來設立分公司或分店。虎門、厚街、萬江、石龍、茶山等東莞下轄的鄉鎮形成多個針車專業市場。如虎門的太寶路、厚街的莞太大道、萬江的橋頭一帶、石龍的西湖路、茶山的茶山大道等。同時,也發展出了一批歷史悠久的針車行。如祥興、鈺龍、新寶石、華盛、永華、東豪、銀豐、新標等針車公司和針車行都是有悠久歷史的縫制設備經銷商。其中,成立于1982年的東莞祥興針車公司,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縫制設備經銷商的領軍企業。從成立時的祥傍記鐘表衣車維修店到今天的祥興針車公司,一路走來,祥興見證了廣東縫制設備市場的風云變幻。2005年至今,祥興公司擔負起領導行業發展的重任,連續三屆擔任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會長單位。
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使得很多香港的縫制設備行家在改革開放之初就進軍東莞市場。如具有多年經營縫紉設備經驗的大興衣車(發展)有限公司、創興縫制設備有限公司、達聲成衣洗熨機械設備公司等都是資深的港資企業。在香港服裝制造業向內陸轉移的過程中,這些縫制設備公司也隨之轉移到了東莞。在改革開放之初,這些外資企業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
‖深圳地區‖
服裝業是深圳市的優勢傳統產業之一。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服裝工業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對外出口的拉動下,逐步形成了產業聚集優勢。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龐大的產業背景下,深圳吸引了來自很多臺灣和香港地區的縫紉設備廠商前來投資。
1989年,臺灣達盈針車有限公司在深圳橫崗鎮投資設廠,主要生產工業縫紉機壓腳、針位組等零部件,由此開啟了深圳縫制設備產業化進程。1990年,臺灣永輝興與偉特電機合作,開始在深圳生產伺服電機。1993年,臺灣偉群制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設廠,主要生產“鷹牌”刀片。之后,臺灣耀瀚、高林等企業相繼在深圳設廠,組裝整機。在臺灣縫制設備產業逐步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深圳縫制設備產業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1991年,當時僅有的幾家縫紉機經銷店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內的東門附近,市面上在售的國產整機品牌屈指可數。1997年至2005年,是深圳縫制設備行業的黃金發展期。這期間,臺商與本地企業并肩發展,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從零件加工、縫前、縫紉、縫后到經銷,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深圳布吉大道深惠路、半島苑花園等地形成了較為集中的針車銷售市場。擁有環球針車行、鴻達制衣設備公司、星馳縫紉設備公司、和諧針車行等一批有實力的行家。
‖中山地區‖
中山沙溪鎮是中國重要的休閑服裝生產基地,在服裝界素有“休閑服裝看沙溪”的美譽。沙溪休閑服裝生產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有6000多畝的服裝工業區;有200多家與制衣相關的紡織、漂染、印花、水洗、織嘜、紐扣、機械配件等配套企業。中山小欖鎮主要生產休閑便裝、內衣等各類針梭針織品,形成服裝設計、制造及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集群,擁有100個多個內衣知名品牌,有中國內衣名鎮的稱號。在龐大的服裝產業市場推動下,中山形成多個縫制市場集群地。其中,沙溪的岐江公路有60多家針車行,而小欖大道上有20多家針車行,華陽縫紉機公司、建華針車城、置業等知名的經銷商也位于該地。
‖佛山地區‖
佛山的針織業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和壯大,本世紀初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擁有紗線市場、配飾市場、機械設備和印染及成衣等配套產業,逐步成長為產業鏈配套齊全的中國知名針織服裝產業集群。其中,順德區均安的牛仔產業,南海區的童裝產業都是業內知名的產業集群地。得益于近三十年來服裝業的發展,使佛山的縫制設備市場一直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經過多年的歷史沉淀,佛山禪城區的朝安路、親仁路等逐步形成一個個小具規模的專業市場,擁有多家針車行。而說到佛山的針車行家,不得不提到志佳,該針車行創辦于1991年,至今已有23的歷史,擁有三家分行,是目前佛山代理品牌最多的縫紉設備商之一。還有業迅針車行、大能電腦針車商行、大榮實業等都是佛山當地有名的縫制設備經銷商。
‖潮汕地區‖
紡織服裝是汕頭市八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重點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之一,全市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6000余家,年產值超過350億元,出口創匯20多億美元,其中毛針織服裝和其它針織服裝占80%以上。毛衫和內衣是汕頭紡織服裝行業的兩大特色,是全國毛衫、內衣行業規模最大、產業最集中的生產基地之一。毛衫主要集中在澄海區、龍湖區,內衣主要集中在潮陽區、潮南區,至今已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兩大產業集群。
龐大的服裝產業集群孕育了汕頭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汕頭星馬針車機構、普寧國興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汕頭東瀛針車整燙設備有限公司這些在行業內顯赫有名的經銷商。成立于1986年的汕頭星馬針車公司,至今已經有28年歷史,是多年蟬聯標準縫紉機銷售第一的代理商。而普寧國興公司不僅代理了多個國內外的著名品牌,其自主研發的產品也深受用戶青睞。汕頭東瀛針車整燙設備有限公司也是當選中國縫制機械行業50強經銷商之一。
【協會篇】
廣東作為服裝行業的重要產業基地,是縫制設備的重點銷售市場。同時,本土的縫紉機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隨著廣東省縫制設備生產和銷售市場的不斷興起,市場行業缺乏一個相應的廠商交流平臺,為了廣大廠商的無縫溝通和維護縫制設備行業的健康發展,2005年年初,廣東省縫制設備行業的資深行家開始討論成立一個行業組織,以搭建一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以及行業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的平臺。2005年11月,經過近一年的行業發動和準備,由東莞祥興針車有限公司、廣州市貴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廣州華南精確旋梭有限公司、廣州日馬縫紉機有限公司、廣州市志誠機械有限公司、廣州日升服裝機械廠、廣州嘉彥針車有限公司、廣州市前進針車公司、廣州市江南兄弟針車有限公司、廣州番禺銳光針車行、佛山市南海區志佳針車行、東莞大興衣車有限公司、東莞利維制衣整燙設備機械廠、東莞創興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東莞萬江潤鋒針車行、深圳市遠成縫紉機工業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區偉昌衣車翻新廠、深圳市鵬城縫制設備有限公司、深圳環球針車行、中山市天虹電機制造有限公司、中山華陽縫紉機有限公司、中山市銀龍機架廠、中山海木縫紉設備配套廠、中山市新建華針車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欖鎮偉業針車行、中山裕聯針車行、汕頭星馬縫紉機公司、普寧市國興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普寧光明針車整燙設備行、《紡織制衣市場快訊》雜志社等30家企業發起,成立“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 在這30家發起單位中,除了一家媒體單位,其余都是由廣東各市鎮的龍頭縫制設備企業和銷售商組成。由他們來發起,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商會在今后的運轉過程中更有號召力。從成立至今的九年時間里,在梁佛祥會長為核心的理事會帶領下,邵力世秘書長領導的秘書處做了大量務實有效的工作,對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行業交流
商會成立之后,先后組織會員企業考察和訪問了德國、印席、越南、新加坡、美國、土耳其、日本、法國、瑞士以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通過國際間行業的友好交流與合作,開拓了會員企業的視野及業務渠道。另外,商會也先后走訪了浙江臺州、寧波地區以及上海、江蘇、福建、北京等國內產業重點區域,并與當地的行業協會和企業進行交流、合作,積極促進會員企業與外省、市行業企業的商貿合作。
·舉辦展會
商會與香港訊通展覽公司聯合主辦的華南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SCISMA),現已成為華南地區縫制設備行業第一品牌展會,SCISMA展會為全國及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行業企業及紡織、服裝生產廠家搭建了一個最有效的商貿平臺,也是紡織、服裝企業了解最先進縫制設備及技術的窗口。
·規范市場
廣東地區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是全國最主要的縫制設備銷售市場,也是縫制設備銷售商最多的省份。為了更好地引導理性的市場競爭模式,商會2006年11月發起了《廣東省縫制設備銷售商聯合宣言》。聯合宣言得到了廣大會員單位的支持,并希望通過商會的引導,逐步建立規范的行業市場競爭秩序,形成有序的良性競爭環境。
·技能培訓
2010年10月起,商會作為中國輕工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廣東培訓基地,開始為廣東地區的從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和組織資格鑒定服務,從而促進了廣大縫制機械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
·熱心公益
商會在注重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不忘熱心于公益事業,履行社會責任。廣東商會自2005年成立以來,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商會先后向臺風“碧利斯”、“尤特”、“512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魯甸地震”等受災地區人民群眾捐款捐物;2008年,商會捐建了“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希望小學”,并多次捐贈圖書、文具,2011年,商會啟動“幫扶助學”項目,對幾十名品學兼優卻有經濟困難的學生進行資助,讓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多年來,廣東商會的愛心行動從不停息,這些都充分體現出廣東衣車人的團結、無私、大愛之美德,更是體現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與承擔!
后記:搭乘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春風,廣東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濟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廣東人“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精神,廣東的縫制設備行業也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取得飛越發展,在生產、經銷方面都贏得了市場的肯定。三十年的成長,縫制設備經歷了從手動到今天的全自動,從簡單的機械發展成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機電產品。三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過去所經歷的教訓,取得的輝煌已歸于歷史。在今后更多的“三十年”里,將過去所積累的經驗轉變為更大的財富,不斷銳意進取,一步步堅定地邁向縫紉機強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