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在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頻頻出手、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高企的背景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而首次亮相的GDP環比增速上升2.1個百分點;3月CPI同比上漲5.4%,創下32個月以來新高。一邊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一邊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創新高,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會朝著滯脹的方向運行?
“當前經濟不存在滯脹,”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強調,“從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國民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呈現出經濟走穩、就業增加、物價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點,中國經濟開局良好。”
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據初步測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963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7%。一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980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6788億元,同比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43543億元,同比增長9.1%。
盛來運指出,一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60.3%,拉動GDP增長5.9個百分點;資本形成對GDP的貢獻率是44.1%,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進出口方面,由于是逆差,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4.4%,拉動GDP-0.5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在增加的。”
中國經濟不存在滯漲
“我肯定的說,當前經濟不存在滯脹”。當有記者提問中國經濟會否走向滯漲,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較強,國民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他解釋,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運行情況來看,上半年乃至全年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可能性較大。投資方面,各地投資積極性較高,投資動力也較強;從消費來看,盡管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是這個水平仍然比近幾年同期平均水平要高。由于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加速時期,居民的消費結構也處在升級階段,消費的增長潛力、空間和動力也都比較強;從進出口來看,盡管出現了季度逆差,但是由于國際經濟形勢還在復蘇之中,進出口的增長仍然會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水平。
盛來運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然十分復雜,經濟運行中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下一階段,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堅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進一步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3月CPI環比下降是積極信號
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4%,環比下降0.2%。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0%。其中,城市上漲4.9%,農村上漲5.5%。
盛來運強調,在國際流動性充裕,新興經濟體都在通脹的情況下,一季度的CPI能控制在5%來之不易。3月CPI環比下降也說明了中央關于物價調控的措施效果初顯,是個積極信號。
他認為,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是影響國內物價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結構來看,原油、鐵礦石、糧食,有關大宗商品的原材料所占的比重較大,在國際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之下,這些商品價格的漲幅也是最高的。
此外,翹尾因素也對3月份CPI影響較大。盛來運介紹,3月份,翹尾因素對CPI的影響是3.2個百分點,占CPI同比漲幅的60%。新漲價因素的影響只有2.2個百分點。
對于未來的物價形勢,盛來運表示,只要切實貫徹落實好中央出臺的物價管理政策措施,物價維持穩定是有可能的。
他介紹,中國政府針對物價上漲的情況出臺了包括控制流動性、發展生產、搞活流通、加強監管,以及給低收入者提供補貼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策是科學的、有效的,現在的關鍵是要繼續抓好落實。”
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在繼續顯現
“政府對房地產宏觀調控的目標是明確的,態度是堅定的,措施也是有力的。”盛來運簡單介紹了一季度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取得的成效,他還透露,3月份的房價數據將在本月18日公布。
盛來運表示,調控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房地產的投資性需求得到了明顯遏制。很多地方反映購買兩套房或者三套房以上的需求在明顯下降,很多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在回落。
其次,部分城市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從統計局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來看,2月份,有7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數據環比是下降的,有35個城市的房價漲幅是回落的。
再次,房地產的供給能力還在增強,一季度房地產的投資增速達到了34.1%。
“投資之所以保持這么高的增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保障房的開工力度、建設力度在加強。”盛來運介紹,今年按照計劃要新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各地也非常重視。
他認為,保障房安居工程的建設力度加大,有利于增加房地產的供給力度,對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價格走勢會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