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縫制網 發布時間:2022年04月29日 13:20:39
自今年開春以來,廣東深圳、東莞、廣州等城市受新冠疫情蔓延的影響,均實施不同程度的防疫政策。在此輪疫情的影響下,制衣制鞋箱包等縫制設備下游行業很多企業也被迫停工停產。短期內已經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節奏,甚至造成階段性生產經營停擺。在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今年一季度以來縫制設備行業市場行情明顯回落。廣東縫制設備行業企業如何應對當前的行業形勢?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對企業有哪些幫扶政策?就以上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商會麥德添會長和邵力世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邵力世秘書長
記者:今年以來廣東的縫制設備行業市場表現如何?受疫情影響縫制設備行業企業采取了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邵力世:從針車專業市場的銷售情況可以看出,今年的縫制設備銷售對比往年收縮明顯。縫制設備行業正面臨著旺季不旺,淡季將到的情況。從商會對會員企業的調研來看,90%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自開春以來市場行情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普遍降幅50%左右。市場行情的回落主要受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一是制衣廠在年前就缺少訂單導致開年后暫時不需要更新設備;二是下游制衣廠經過去年對設備的更新換代今年暫時沒有購買需求;三是制衣廠當前的庫存量大,暫時生產需求較少。70%的企業表示對本年度行業總體運行狀況的預期不樂觀。
面對當前復雜的形勢和不確定性,倒逼著我們進行思維和服務模式的轉變,我們看到一些會員企業在積極應對:例如有的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有的企業不斷拓寬供應渠道,培育或發展更多國內或本地就近配套鏈,形成更自主可控的供應體系。有的企業堅定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規避紅海競爭,不斷夯實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東莞祥興公司結合市場行情的變化和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出了多項調整。一是深化數字化治理公司;二是推出線上服務APP,提升遠程服務與引導能力;三是普及客戶使用祥興云享系統;四是提升客戶智造項目的能力。中山華辰公司針對下游行業自動化生產、數字化的解決方案等多元需求進行了深度轉型,以技術方案作為主要的服務抓手,聚焦研發、生產、服務三個基點進行全面高質量的提升,協助下游用戶進行智能化改造。深圳雅諾公司針對當前行業的競爭形勢和趨勢作出基本研判,特別制定“自上而下目標一致,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突出實效狠抓目標落實”的經營方針,通過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加強的企業文化建設,加強管理創新,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而大部分中小型針車行也進行了經營調整,有的針車行加大零配件銷售份額及新型銷售服務模式來減少經營的壓力;有的經銷商更積極跟隨生產企業銷售步伐做好市場工作;有的經銷商將商鋪從專業市場遷移至更近服裝產業集群地,一是更便于服務客戶,二是可以減少租金壓力。總之大家堅守開源節流的原則,為企業經營減負。
越是困難,越是考驗韌性;越是挑戰,越能激發突圍。在各方的積極防疫下,一度“停擺”的紡織服裝業解封后迅速復工復產積極“搶”回訂單,通過數字化轉型“上云”找增量,努力拓展直播供應鏈搶占市場新機。隨著廣東服裝業的復蘇,結合縫制設備行業自身調整帶來的驅動力,相信行業企業一定能夠行穩致遠,迎來新一輪的復蘇周期。
麥德添會長
記者:針對當前會員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商會在今年出臺了什么幫扶政策助力會員企業?
麥德添:今年開春之后,商會會員部走訪了多個行業市場和會員企業深入調研,了解會員企業的經營情況。我們了解到受疫情及行業運行周期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行業市場行情持續低迷,企業經營增長乏力。經商會研究決定,減半收取本年度商會會員費,以實際行動支持會員單位抗擊疫情,盡商會所能幫助會員單位應對這次沖擊,盡快恢復常態經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商會助力會員企業復工復產,決定執行年度會費減半收取措施;今年是商會再次執行減半收取年度會費措施。2020年度、2022年度商會共減免會費37萬元,惠及220家會員企業。
商會自2005年創會至今,一直沿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的商會《章程》會費標準。除疫情期間(2020年度、2022年度)執行的兩次會費減半措施,商會對每年參加商會主辦展會的會員單位,給予減收或免收當年會費。2005年至2021年,商會向會員企業補貼參展費用共計127萬元,其中,2015至2021年,享受參展補貼抵減會費的會員企業261家/次,金額共計42萬元。
在今年3月底,商會聯合行業主流媒體《紡織制衣市場快訊》雜志為廣大會員企業發布一期產品宣傳推廣,雜志將發行到各大行業市場、終端廠家、行業展會等,多渠道為會員企業產品推廣,為企業增加更多商業機會,促進會員企業商貿往來。全體會員的產品信息已在《紡織制衣市場快訊》5月刊“會員企業推廣專欄”發布。
接下來,商會將持續關注會員企業的經營概況,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秉承為會員服務的初心,助力會員企業共克時艱。
后記:當前,確實有很多企業被種種因素按下暫停鍵,但唯有迎難而上,才能迎刃而解。面對新形勢,有人選擇“躺平”,也有人化“危”為“機”,在變局中布新局。危機給有能力把握時機的人帶來了機遇,而新環境中不斷發生的變化也給人們提供了無限多的機會。在新形勢下,希望大家直面困難、務實篤定,堅定前行、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