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縫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機器。它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以致不能繼續工作。當出現這些故障時,要根據機器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性能具體分析。要逐步縮小檢查范圍,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排除。現將各種常見的故障以及維修方法分別介紹如下,僅供參與。
四、線跡不良
這種故障就是一般所說的亂花現象,鏈線方面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線跡結合松散,表現為在線跡平坦但縫料皺。這兩種都是不合格的,應當設法排除。故障的產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如表7-18、表7-19年示。
序號 |
故障原因 |
故障分析 |
解決方法 |
1 |
過線件過線不平滑 |
由于過線件不光滑,有毛刺(電鍍件)或由于過線件硬度不高而產生的縫線磨溝造成 |
使用金相砂紙或拋光過線件,磨溝嚴重的更換過線件 |
2 |
線架過線與線團中心不在一直線上 |
如果線架過線與線團中心不在一直線上將縫線的輸送力不一致導致線跡不均勻 |
調整線架,使線架過線與線團中心在一直線上 |
3 |
縫線的捻度(扭曲)太大 |
捻度大的縫線經過夾線板,捻度會得到加強,這就會使經過夾線板的縫線具有過重的阻力 |
1.使用“z”字(左旋)縫線穿過過線板時,應先穿過左孔再進入右孔;使用“S”字(右旋)縫線則相反 2.更換縫線 |
4 |
有纖維屑和雜物集聚在夾線板之間 |
機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纖維屑和雜物會集聚在夾線板作用在縫線上的力就不均勻了 |
消除夾線板間異物 |
5 |
穿線不正確 |
由于穿線不正確,縫線輸送不正常,使得縫線張力與線跡不協調 |
按穿線圖正確穿線 |
6 |
對縫線張力的調節不正確 |
好的縫紉線跡要求機針線、上下彎針線的張力配合非常均勻。調節某一根縫線時應考慮到因調節對其他縫線的影響 |
一般情況,上下彎針線不要太松,在某一縫線進行調節時,應注意對其他縫線的影響 1收緊機針線——下彎針線松,上彎針線緊 2收緊下彎針線——上彎針線松,機針線松 3收緊上彎針線——下彎針線松,機針線緊 |
7 |
針板舌片形狀不正確 |
針板舌片前部尖端(出線端)保證線環的順利脫出,針板舌片中部的作用是保持縫線的張力和勻稱,針板舌片后部保證縫線合適張力,如果前部尖端太寬則線不能順利脫出,中部寬度、斜度不適會影響線環的張力,后部弧度過大也不可能獲得美觀的線跡。 |
用油石、金相砂紙、拋光膏對針板舌片進行修正拋光,盡可能使其精確 |
8 |
針板舌片有傷痕 |
如果針板舌片有傷痕,包縫線的輸送就不會平穩 |
用油石、金相砂紙、拋光膏對針板舌片進行修正拋光 |
9 |
縫料切邊寬度與針機舌片寬度不相匹配 |
針板(舌片的有效寬度)根據縫料所要求的包邊寬度來選擇。如果下切刀寬度調整與針板舌片的有效寬度得當,則線跡的松緊度良好,線縫美觀。如果下切刀寬度調整比針板舌片的有效寬度小,則線跡松弛,沒有包緊縫料的邊緣。如果下切刀寬度調整比針板舌片的有效寬度大,則線跡太緊,導致縫料縫邊卷曲皺縮 |
|
10 |
過線或挑線的位置不正確 |
輸線不正常,使得縫線的張力與線跡形成不協調 |
調節過線、挑經線至標準位置。但應注意,這些標準位置應隨著縫料、縫線、線跡形式不同而應略有變化 |
表7-19環縫(三線辮子)出線不順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序號 |
故障原因 |
故障分析 |
解決方法 |
1 |
三線環縫繞在針板舌片上滑不出來 |
這種故障主要是針板舌片有毛刺或舌片上有磨痕,使三線線環出線不流暢 |
|
2 |
三線線環能出來,但出線不順利,線跡不規則,有緊有松 |
這種故障主要是輸線裝置線量沒有調節好,線的壓力有松有緊,線的壓力有松有緊,輸線量不一致 |
將三根線的出線時間基本調在同一時間內出線,或將機針線的壓力減弱 |
線跡不良總的原因是各線的張力沒有能適當配合。在多數情況下,是屬于對每根線的張力大小的調整問題。所以,應當在調整夾線器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再去考慮機器本身的故障原因。
對包縫機來說,線架的安裝和各過線部位過線順利的與否,對線跡的結合影響很大,縫線在進入夾線器之前,只要有稍大一點阻力,就足以影響線跡的結合而造成亂花現象。對這一點如果注意不到,就會使維修工作走彎路。
空縫時線跡不良。所謂空縫,就是在沒有縫料的情況下機器運轉,只有縫線所編織出線環的縫制稱為空縫。空縫對機器的要求更嚴,有時候縫制不跳線而空縫卻不能形成線環,俗稱編不成小辮。一般情況下,空縫良好,帶縫料縫制就不會出現跳線故障。
空縫時線跡不良的主要原因 是線張力過小;主送料牙過高,輔助送料牙過低;針板前后方向的位置不良;壓腳與針板不平行;護針板安裝不正確;壓腳(指小舌頭處)、針板過線部位不光滑而造成。
五、縫紉起皺或縫料拉伸
縫紉起皺或縫料拉伸故障,產生原因和排除方法見表7-20所示
表7-20縫紉起皺或縫料拉伸產生原因和排除方法
序號 |
故障原因 |
故障分析 |
解決方法 |
1 |
縫線的張力太大 |
|
|
2 |
壓腳壓力太輕 |
由于壓腳壓力太輕在收緊線跡時仍可收緊在壓腳下的前面線跡 |
調節壓腳壓力 |
3 |
針太粗 |
針太粗而縫料針孔對線的阻力小,線跡收緊時易拉彎縫料 |
選用合適的針和線 |
4 |
縫料切邊寬度與針板舌片寬度不相符 |
如果下切刀寬度調整比針板舌片的有效寬度大,則線跡太緊,導致縫料縫邊卷曲皺縮。 |
調節下切刀,以保證合理的切邊寬度 |
5 |
差動送料設調節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