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在9月17日的第四屆中國有色金屬現貨期貨互動峰會上指出,當前中國防止經濟增速過快過熱的同時,更需關注經濟增速向下掉的風險。
姚景源表示,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省市地區各行業今年投資勁頭十足,大干快上的同時,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等領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都遭遇了新問題。
“投資開工項目出現了負增長;出口面臨對內生產成本上升、對外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雙重困境”。消費方面,作為過去10年拉動中國巨大消費需求的汽車工業和房地產受到了中國政策層面的調控。以汽車為例,去年12月份全國汽車產量為6.3萬臺/天,而到了今年6月份已減少到5萬臺/天。房地產市場受政策調控影響更是有目共睹。
姚景源表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已從今年一季度9.7%下落到二季度的9.5%;全國工業增長速度亦從一季度的14.4%下滑到二季度的14.0%;而出口增長也由一季度的26.4%降到二季度的22.0%。
姚景源認為,中國經濟增速趨緩并開始出現回落,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經濟增速由此前的政策刺激型增長轉為內生增長,他認為這是好的表現,屬于回歸常態。而這也將有助于整個物價形勢趨于合理。
姚景源表示,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現狀正是2008年貨幣寬松政策負面作用的結果。2008年,時因美國次債危機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遭受重創。“15%企業關門倒閉,20%企業被迫減產,上千萬人失業”,面臨民生和社會穩定情況下,姚景源認為寬松貨幣政策是為一種正確之舉,今天中國經濟形勢作為“藥補副作用”,雖局面復雜,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因政府主動調控,不會出現二次經濟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