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縫制網 發布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04:02
馮德虎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
今年參加了兩次縫制行業的論壇。
我先將一些服裝行業的小數據跟大家通報一下:現在整個行業從去年開始進入了深度的調整期,從2013年1-10月份來看,尤其是進入下半年以來形勢有所好轉。
國際市場方面:據海關部門統計1-10月我們服裝的出口是1467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從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上半年都是在負增長,到了二三季度才有所起色。出口型的企業,現在單量基本報到了春節后。其中,針織服裝80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7%,出口數量是186億件,同比增長了7.9%;梭織服裝出口數量是55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9%,出口數量是72億件。同比增長了7.3%。在整個國際市場來看,傳統的市場對亞洲出口份額在上升。
整個國內出口市場來說,廣東省還是排在第一位,1-10月出口總額是27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第二是浙江,1-10月出口總額是266億美元,第三是江蘇,1-10月出口總額是206億美元,第四是福建,1-10月出口總額是141億美元,第五是上海,1-10月出口總額是119億美元。第六是山東,1-10月出口總額是94億美元。
第三方面來講講行業在1-10月份的生產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大約有15000家。產量是218億件,數量下降了0.16%。其中針織服裝有105億件,梭織服裝112億件,梭織服裝增長了1.6%,針織下降了1.2%。從數據分布顯示來看基本上沒什么變化,還是分布在這幾個沿海重要省份。不過東部省份的產量下降了1%,而西部省份上升了0.23%,東北部產量下降了0.15%,同比下了10.2%。從全國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在下降,中西部在上升,東北部也在下降,從現在行業的總體經濟效益情況來看,這15000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了1.53億的產值,增長了11%,利潤是810億,同比增長了10%。在這些企業當中有2311家是虧損企業,虧損面達到15.5%。從整個行業的盈利來看,是在逐步地收窄。
各省分布情況: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省份為前五位,這五個省份在1-10月份占全國服裝產量的73%。另外,投資方面,1-10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投資金額25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1%。新開工的項目4778個,同比增長7%。今年從整個行業的狀況來看,大量的技術改造,服裝產業的裝備升級,很多企業都在下功夫。
今天我想針對縫制設備行業談三點建議:
一是縫制行業在品質創新方面要下功夫。
我們走了很多地方去調研,很多大中型企業在對裝備進行升級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的困惑。第一是品質方面,在裝備內容的創新以及品牌的營銷集成方面的能力還是有所欠缺。比如有的企業需要裝備國際最好的西服生產線,能不能提供一份設備配置清單出來?前幾天我們走訪了襯衫集群地,一些當地政府和企業都說,我們也想改造,縫制設備能否為襯衫提供最好的設備來提升。政府也愿意出錢,比如說浙江的“機械換人”政策,就是政府支持企業提升設備改造。沒有品牌集成能力。比如某個縫企在縫中設備是強項,但是在接到一個整廠改造的任務時能否將縫前、縫后的工藝設備也一起推出。很多服裝企業都在抱怨在設備升級改造過程中要找很多家設備供應商,而且也不知道哪一家好,信息不對稱。在這里建議中縫協從公平公正的方面來做一些排行榜讓服裝企業方面來選擇。
二是縫制行業要在專精深方面下功夫。
每個企業包括服裝企業和縫制設備企業都要有自己核心的競爭力。比如說雅戈爾服裝集團,是在西服方面,西服是其核心主打的產品。大家同質化的話容易打價格戰。一打價格戰大家都沒有錢賺,行業的發展就會有問題。縫制行業的經營模式問題,現在縫制設備行業還是主要采用代理制,代理商制度從發展初期是好的。但是如果從專精深角度來講,解決不了信息對稱的問題。因為這種制度讓縫企的老板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在服務上有什么問題也不清楚。現在很多行業的品看企業都在“去代理化”。不研究需求,肯定是沒有明天。代理制度要改變,通過別的什么方法可以讓你直接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別看每家的服裝工廠生產流程都基本一樣,但實際上每個服企都有自己的細小方面的特點,存在差異化。有差異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用一種縫紉機去滿足幾十萬家的服裝生產企業。
三是貼身服務,定制,滿足需求。
今后服裝業“定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縫紉機如何滿足服裝企業的需求,就是貼身服務。服裝企業哪些需要集成,哪些需要模塊,哪些需求通過什么裝備來滿足。這就是為企業定制。這里舉個例子,中國最大的襯衫廠在江蘇,為他提供設備的是重機,重機公司每年有10人在其工廠,這個工廠做襯衫的效率是最高的。重機公司的技術人員每天在服裝廠,幫助其做工藝開發。這就是縫企為服企的定制。
在這里也寄望于各位縫企的領導,在服裝產業技術提升關鍵時刻,如何為我們行業推出更好更新的產品來提升服裝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提升我們縫紉制造行業的競爭力。
點評
楊曉京:馮會長深入介紹了服裝產業發展情況以及區域的分布情況。一方面使我們了解到服裝行
業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對縫制機械行業下一步產品結構調整,營銷模式轉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馮會長的發言高度評價了設備行業對服裝行業的支持作用,同時也對我行業在品質創新集成方面,在做精、做專、轉變營銷模式方面,在貼身服務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希望。這正是本次論壇的落腳點——找
到差距,找到需求。